道法自然下一句 道法自然如来

   今天百学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道法自然如来,以下关于道法自然下一句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意思是,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为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曾仕强先生解读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王也大”有很多版本是“人也大”。其实“人也大”,就很容易自大,而“王也大”就不一样。王是人当中极少数能够行圣王之道的人,所以他才大。

  怎么王可以大,而一般人就不能大呢?因为王无私无我,人修道修到无私无我的境界,自然就大了。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只要有人做得到,他就是“王也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宇宙之内有四大,而人中之王,是可以与天地合一的。所以,只要你真的无私无我,就会与天地合一,就能有天人感应。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提出的一个方法论。怎么不直接说人法自然,而是这样一层一层地讲呢?

  老子是说,人一定要先把地气接好。我们常说一句话:好久没有接地气了!人最亲近的就是泥土。泥土对我们最好,可是我们把它糟蹋得最厉害,动不动就挖它一下,铲它一锹,还把有毒的东西埋进去。大地无怨无悔,人要挖就挖吧,反正自作自受。

  地才能够法天,天才能够法道,道才能够代表自然。人要一步一步来。你要走路,先把地看好,脚步站稳,才不会摔跤,才能抬头去看方向。看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哪个是正道,哪个不是正道,慢慢养成习惯,就自然而然了。

  傅佩荣先生解读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是大的,人也是大的。存在界有四种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所取法的是地,地所取法的是天,天所取法的是道,道所取法的是自己如此的状态。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可以领悟到道的超越性与内在性。领悟到这一点之后,不就跟道一样了吗?可以让我们精神自由翱翔,没有任何限制。所以《庄子》里常说“无何有之乡”,“无穷之野”,都是不让人有限制的意思。

  的确,人的生命很特别。我们有身体,难免受到物质世界的限制;但是我们还有思想能力,这思想能力还可以在修炼过程中让他提升,让它可以去悟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人要活在世界上,要活得安全而愉快,必须取法于地理条件。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地利”是指什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配合地理条件,生产各种食物、五谷杂粮,可以有各种生物让人生存下去,并且活得比较安全,能够发展。

  地法天,有平原,也有高山,怎么每个地方各有特色呢?那就是取法于天了。我们一般讲天的时候,在古代通常会指涉两点。一是指天体,如太阳、月亮灯。二是天时,春夏秋冬。这两点足够改变一个地方的地理条件了,叫做“地法天”。所以,任何一个地方的地理条件,都不能脱离它的天体与天时的状态。

  天法道,人所能看到的最大的就是天,天是最根本的一个大的存在。我们看不到在天之外还有什么东西,看不到,所以只能说它所取法的是道。因为道是先天地生,比天地还早的存在。当然是道的安排,才让这个天有这样的运作方式,也就是天体、天时这些。

  相当于你看到的任何具体、客观的事实,推到最后,只能说这是道的安排。而这种安排是蛮理想的,无论是自然界的生物链,或者本身的机制,它有一种生态平衡,保持一种稳定的和谐。它们有一个固定的规律和路线,或有一种稳定的、常态的发展,这叫做“天法道”。

  道法自然。“自然”,指的是“万物自己的样子”。这句是说,任何东西只要保持自己的样子,道就在道里面。换句话说,在路边看到一棵树,一朵花,它只要保持自己的样子,里面就有道。

  相对而言,跟“自然”相对的,不是自己的样子,就是“人为”。比如,看到自然风景,会觉得很美。相反,看到庭院设计,或者假山假水,种植的盆景,看起来巧夺天工,但事实上它不够自然,它是人刻意想出来的。乍看之下很漂亮,和真的一样,看久了之后就不耐看,因为它缺乏一种天然的状态。也就是万物应该有的生机、生命力,它可能不在了,因为被人经过人的想法,把它加以改造过了。

  一个人保持自己的样子,就会有一种道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

  西方当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个观念,他说,一个人要面对自己的存在,要选择成为自己,要负责任,要怎么做?他用一个词叫做“属己性”,就是你属不属于自己。你如果属于自己的话,代表你真诚到极点。就是你属于你自己,你不是为人作嫁,不是做秀给人看,你的言行都属于你自己。这样一来,真理就可以在你身上开显。

  所以海德尔格强调的要重视“存在本身”,这基本上老子的“道法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人跟万物都一样,只要保持自己的样子,属于自己,为自己负责,道就在你生命里展现出来。

  南怀瑾先生解读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王”是代表人,“域”是代表广大的宇宙领域。老子说,在这一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四种东西是最主要、最关键性的,而人的价值占了其中之一。

  依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天、地、人”三者并排共列,而人在其中,因为中国文化最讲究“人道”。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若以中国文化思想的观点来作答,答案只有一个——“参赞天地之化育”(《周易·系辞传》)。

  “参赞天地之化育”,正是人道价值之所在。参赞,就是人类因天地间种种现象变化所作的因应与开创。如果不是地球有四季气候的变化,时而下雨,时而刮风,人类也不会筑屋而居,或者发明雨衣、雨伞等防御用具。

  人生数十年的生命,彷如过客,意义何在?我们这个天地,佛学叫做娑婆世界,意思是“堪忍”,人类生活其上,还勉勉强强过得去。这个天地并不完备,有很多的缺陷,很多的问题,但是人类的智慧与能力,只要他能合情合理地运用,便能创造一个圆满和谐的人生,弥补天地的缺憾。

  道家的四大,与佛家所谓的四大不同。佛家四大,专指物质世界的四种组成元素——地、水、火、风。而道家所讲的四大由老子首先提出,是“道、天、地、人”。

  宇宙中何以人能与“道大、天大、地大”同列为四大之一呢?这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能够“参赞天地之化育”,克服宇宙自然界对人存在不利的因素,在天地间开演一套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法”,是效法、学习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这里的“天”,是指有形的太阳系统的自然物理的天,也就是天文学上的天体之天,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地依法于天,天则要效法道,以道为其运行的依归。那么,道又以什么为效法的对象呢?“道法自然。”

  “自然”,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如果将大乘佛学彻底贯通了,必然不会对于宇宙本体和现象的哲学问题,感到左右为难。佛家有一个名词“法尔如是”,它是说明诸法本身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人生来怎么会成那个样子?人就是那个样子。你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样子。一切本来就是如此,一切法便是一切法的理由,更没有什么其他原因不原因的,这样就叫“法尔如是”。从“法尔如是”来看“道法自然”,最清楚不过了。

  “道法自然”,而“自然”自己本身原来就是如此这般,没有别的规范可寻,再也找不到一个东西可以另为之主,“道”就是“自然”,“自然而然”,就是“法尔如是”。

  人法地。人要跟大地学习,首先,要效法大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大地毫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滋长了万物,而且还承载了一切万物的罪过。

  大地驮载万物,替我们承担了一切,我们生命的成长,全赖大地来维持。吃的是大地长的,穿的是大地生的,所有一切日用所需,无一不得之于大地。可是,我们回报它的只不过是死后的朽骨头罢了。

  《易经》的“坤卦”,形容大地的伟大为“直”、为“方”、为“大”,指出大地永远顺道而行、直道而行。包容一切,不改其德。佛家对此的看法也是一样,后来翻译《华严经》,冠以“大方广佛”为经题,也可以说是受“坤卦”卦辞影响的关系。

  我们效法大地,还要了解大地自久远以来运动不仅仅的意义。地球永远在转动,如《易经》卦辞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行健”,是天地的运行转动,永远是健在地前进,所以人要效法它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分一秒决不偷懒,时时刻刻向前开创,永远生机蓬勃,永远灵明活泼,这才合乎大地所具有的“德行”。

  宇宙间日月星辰与地球,究竟是谁使它在转动呢?老子说,天法道,道法自然。抽象而言,道是自然地具备无穷尽的功能,拥有不可思议的“生灭”力量。这股力量,在佛学而言,便叫它做“业力”。

  老子说,道就是道,自然就是自然,此外再也没有一个由来,既没有怎么,也不是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原封未动;无始无终,无前无后,不生不灭;而由这个不生不灭中,本然而创造了宇宙天地和万有生命的生生灭灭的现象,产生了时间、空间前前后后的无意识的意识。

  我们研究道家思想,“自然”这个名词,是一大关键,而佛家的终究处也是“法尔如是”,这两者值得相互参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道法自然下一句 道法自然如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100xue.net,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