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美的、格力、小米三家公司

  美的和格力最大的本质区别是,美的是民企,但格力其实是国企,董小姐不是格力老板,董小姐实际上是帮珠海市政府打工的职业经理人,所以董小姐要不停地做很多外界看来胡作非为的昏招,本质上是为了将格力品牌和董小姐个人深度绑定,避免被人踢出局,你会发现她那一系列操作,最大的特点不是浮夸,而是处处有董小姐的影子。

  智能家居这领域,小米和美的的都安装过很多家。不得不说,美的是硬件起家,软件适配做的实在是烂,总会出现莫名其妙的bug。做物联网还得是软件起家的公司得心应手。两家的智能硬件都拆解过,质量上并没有多大分别,实际使用的时候,一下子就天差地别了。

  美的硬件起家但是他是专用硬件起家。比小米这些做通用技术的差距还是不小。

  美的现在好像要全面投入鸿蒙怀抱了,所有产品都可以与鸿蒙系统互动。

  就怕美的高层失了智,主动加入鸿蒙系统。美的的基本盘可比小米华为坚实的多,多元化已经成型,产研一体化,小家电体系早已成功,根本不需要外包贴牌,只需多招一些软件工程师,慢慢迭代,追上甚至超越只是时间问题。反观华米,大多是贴牌或者合作,是真正的受制于人。华为也早已推出了智能家居产品,然而市场上几乎隐形。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也就小米美的的产品,这条路并不好走。

  米系产品的确质量一般,美的强在多年制造业深耕,电器内部布局更合理些,实际上拆解后发现他们用的元器件供应商基本雷同,并不是网上有人谣言的米系产品用料最便宜。

  要搞清楚那些供应商是做ODM,还是OEM。如果是OEM,那是纯品牌方的锅,你的设计合理不合理,工艺稳定不稳定,质量管理起没起作用,来料检测测试合理吗?过程管理合理吗等等。如果是ODM,那么品牌方的整合功力就是最大的锅。

  一个产品里ODM的零部件永远是少的,OEM才是数量大头,但是ODM占的成本却不一定就是最少的,反而可能是最多。设计产品到量产,本身就是考验品牌的综合功力,消费者也是用综合分去考量品牌。拿相同供应商去评价品牌是否一个水平,并不合理。

  美的的GMCC压缩机还供应全国几乎所有品牌空调呢,小米也用,但那么多空调就是争不过美的,不是一两年,是20多年了,也是一个道理。零部件始终是零部件,产品整体是整体,消费者面对的/使用的是整体。

  小米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怀疑小米内部对质量的管理体系还只是停留在ISO9001或者国标的层次,这样的体系在大数量级的出货下,是稳定不了品质的。一个强大的品牌,必定要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的指标都要比国标严格。但是话说回来,严格的质量管控,代表着成本的大幅上升,也意味着售价必然要提高,这需要品牌力的支撑,还是一个综合的管理维度。

  美的最合适的是收购一个软件企业,然后以这个企业为核心,组建智能家居,把自己的硬件部门整合进去。这样才能保证智能家居新部门有软件基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