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没收48亿元后,国产手机巨头宣布决定,重返印度市场
本文作者,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印度市场让许多外企又爱又恨,既想要印度的消费市场回报,又担心被印度给盯上,以各种理由进行罚款。就像小米在印度被没收了48亿人民币资产,不论小米如何申诉辩解,印度依旧认定小米违反了《外汇管理法》。
而小米被印度没收巨额资产后,又有中国手机巨头不信邪,荣耀宣布决定重返印度市场,目标明年占据印度5%的市场份额,赚取1000亿卢比。
印度是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智能手机消费潜力。许多手机巨头看重印度市场,纷纷参与布局。小米、苹果、三星、vivo、OPPO等全球知名的手机品牌都进入印度市场了。
尤其是小米在历经了十年的布局之后,成为印度最受欢迎的中国手机品牌,以极高的性价比多次拿下印度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第一。小米的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然而印度的一番操作让小米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印度指控小米违反《外汇管理法》,将小米在印度48亿人民币的资产给没收了,这是小米在印度十年的净利润,几乎等于白干。
经过小米的此番遭遇,也让人看清了印度的真面目,网上流传的戏言“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也变成了现实。很多外企纷纷撤离印度,不愿深陷泥潭。
当然,也有一些外企舍不得印度消费市场潜力,离开之后又想重返印度市场,荣耀就是其中之一。
据荣耀正式宣布,与印度当地的PSAV Global公司展开合作,将重新在印度发布手机。PSAV Global是印度零售商巨头,在印度有非常全面的销售渠道,荣耀与之合作可以快速将产品推广开来。
PSAV Global以荣耀官方经销商的身份为其塑造品牌形象,帮助荣耀拿下印度市场份额。荣耀的目标是在2024年获得印度5%的销售市场份额,至少赚取1000亿卢比(约87亿人民币)。
这个目标并不小,印度已经不是当初的市场状况了,国产品牌以及三星,苹果在印度都有很成熟的布局,几乎实现本土的自产自销,荣耀参与竞争压力自然不小。
重点并不是荣耀会面临怎样的竞争压力,而是印度市场对待中企并没有给出好脸色,还设定一系列的规则要“掌控”中企。
首先印度对中国手机厂商追缴税款,扬言还有很多“偷税漏税”的钱没有交。其次印度要让印度籍人士担任中企的CEO、CFO、CTO等等高管。印度这是想掌控中企,变相收购中企在印度的分公司,这样印度就能更好地发展制造业了,彻底把外企的资本留下来。
荣耀在2022年的时候退出印度市场,原因是营销预算有限,但很多人觉得荣耀看清了印度市场的真面目,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才决定离开。而现在荣耀重返印度市场,在网上也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有人觉得荣耀忘记了小米的遭遇,去印度就是给别人送钱的。也有人认为荣耀已经在谨慎行事了,选择与印度公司合资可以避免被印度盯上,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荣耀只需要提供品牌授权,就能让代理商负责生产和销售,大概率稳赚不赔。
不管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印度市场,只要到了当地,凡事就不是由荣耀说了算了。
荣耀是在赌印度会不会出手,以为只要合规经营,安安稳稳做生意就能安然无恙,可哪一个进入印度市场的外企不是遵守市场规则,最终还是被印度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罚款。
印度这种营商环境是在断送自己的未来,莫迪设立了一个目标,要在5年内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超越日本和德国,而制造业是印度实现目标最大的希望。
中国手机厂商到印度建厂,能够为印度带来巨大的制造业经济增长趋势,带动周边产业链发展,可印度不懂得珍惜,罚款措施不断,制造业还能顺利发展下去吗?
只能说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罚款措施会影响外商在印度的投资决策,现在还能有外企到印度投资建厂,将来的情况就不好说了。
毕竟和赚钱比起来,能把钱带走才是要紧事。企业到印度是去赚钱的,不是搞慈善,帮助印度完善制造产业链只是为了发展需要,而不是终极目标。
外企到印度投资,能带来怎样的产业发展机会需要印度自己把握,而不是强行把外企留下来,用罚款的方式一劳永逸,这和杀鸡取卵没什么区别。能成为国际巨头的企业都不简单,自然明白印度的套路没那么简单,不可能任由印度胡来。
印度能罚款一次,未必能罚第二次,第三次。荣耀选择重返印度市场,是对印度抱有希望,能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自然最好,否则外企选择了离开,印度制造业经济发展就没什么指望了。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