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断供更可怕?华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外媒:已经晚了
比芯片断供更可怕?华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外媒:已经晚了
作者:大国科技观
美国为了遏制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不断挥舞科技霸权大棒,肆意打压华为等中企,甚至不惜发动“芯战”,妄图将我国芯片锁死在14nm阶段。不可否认,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水平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中企对进口芯片非常依赖,美国的芯片封锁,给华为等中企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领域,我国也非常依赖美国企业,一旦被断供,比芯片被卡脖子更加凶险,我国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基础技术都是在建立在进口的设备之上!
众所知知,被誉为“美国八大金刚”的苹果、高通、谷歌、微软、英特尔、甲骨文、思科、IBM掌握了众多关键领域的话语权,而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客头子”,给各国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地安全隐患,所以,为了保证我国信息网络安全,国家必须将数据安全掌握在国内企业的手里,防止数据丢失所带来的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硬件、数据库和数据存储是构建信息系统的三大基石,而信息系统领域的话语权被IBM、Orecal、EMC等美国企业垄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采用的是美国的信息系统,给我国信息经济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据公开信息显示,Orecal在我国制造领域份额超过30%,能源领域超过35%,金融领域超过了45%,电信领域更是超过了50%。从这份数据中不难看出,Orecal几乎占据了我国核心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芯片被卡脖子只会让迟缓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而信息系统一旦被断供,将会重创我们的信息产业,还要面临信息数据随时被泄露的风险,所以,实现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比提升芯片制程工艺更迫在眉睫。所幸的是,早在“棱镜门事件”爆发之前,国家就意识到了这个风险,并制定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信息数据系统国产化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前端到后台涉及到很多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大量数据的频繁交互,为了能够完成前端到后台的数据顺利交互,就必须保持格式的一致性,且不同领域的数据若想完成交互,也必须保证格式的一致性,所以,国内企业若想完成数据库的国产化替代,就必须各个领域保持同一个步调,这是一件非常难得事情。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还在备受美国制裁的华为,成功研制出全栈自主的华为数据库,打破了Orecal在数据库领域的垄断。所谓的全栈自主,就是芯片、存储、网络、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均为自研。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数据库核心代码100%自研,且是国内唯一一款全栈自主的数据库。
华为数据库的问世,在美科技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多位美国专家明确表示这是美国的技术封锁让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数据库,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企业将会逐步失去在信息系统领域的话语权,建议白宫放弃美国和中国的“脱钩断链”路线,允许美企和中企自由合作。对此,不少美媒发文称,即便是白宫允许美企和中企自由合作,中国也不会放弃自主化路线!
正如美媒所言,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会放弃自主化路线。虽然我们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等核心产品在技术和生态方面与美国有差距,但相信在14亿中国人的共同孵化下,这种差距将会以一个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消除。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求不来的,中国企业在美国的鞭策下,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正在自主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国的科技霸权就会被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