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艺术——天使吉米SPACE解码耳放小尾巴主观体验报告
选择的艺术——天使吉米SPACE解码耳放小尾巴主观体验报告
作者:铁西迟之谦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都参加过群体面试,也叫做“无领导小组面试”。其中最经典的讨论话题莫过于沉船救生排序了:船上有10个人,唯一的救生小船只能载4个人,面试者们需要从船长、船员、孕妇、医生、企业高管等等社会角色里,经过小组讨论统一意见,选出决定救生的4个人,并依次排序,说明理由。
竞争从这一刻就开始了。你会发现马上就会冒出来几个抢着当话事人的,组织让大家依次发言;也有人会在讨论方向跑偏的时候予以纠正,提醒时间,将大伙拉回到讨论的正轨上。这里面我最推崇的是记录员这个角色,将过程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否则大伙讨论完不落到纸上就都忘了。关键这个角色非常容易成为总结汇报的那个人,有充分的时间展现自己表达能力,真的是想不出彩都难。
书回正文。
对于解码耳放小尾巴产品,我的态度一直是很明确的:预算充足那随意,但是要问我性价比最高的价位段,一定是500元档。
理由很简单,通常这个价位都会给平衡输出,驱动大多数耳机都不成问题,周边配置也都跟得上,完全能满足日常听歌的需求。今天的主角,天使吉米的SPACE,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官方售价498元。
SPACE与开头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声音方面SPACE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启今天的体验之旅吧。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SPACE的包装风格延续了天使吉米通体白色的洁净高级色调,正面是SPACE的预览图,背面则是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注明的基础参数。
内部布局并不复杂,不过天使吉米依旧做出了不错的仪式感和品质感,有许多小礼盒的元素在里面。
配件部分比较简单,一条Type-C to C的连接线,一个USB转接头,还有就是赠送的天琪明信片、保修卡和说明书了。
SPACE的做工是必须要吹的。
许多发烧友喜欢天使吉米这个品牌,跟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和精致的做工是分不开的。航空级铝合金CNC外壳+透明天窗的设计,再配合这条白色的两股平行排列、带有独立屏蔽层的单晶铜镀银线,颜值声音两不误。高性能双CS43131 DAC,左右声道独立解码,支持全平衡四通道解码,大幅减少干扰,声音更加纯净。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非线性音量控制”这个功能,在常用音量聆听区间增加了控制格数,可以更精准的控制音量,避免了大一格震耳,小一格听不清的尴尬。
其他方面,SPACE是没有采样率灯效的,不过在连接成功时会闪现一下蓝色,表示连接成功;还有就是SPACE是支持高低增益调节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同时按住音量加减按键,通过声音大小的变化就能区分出是高增益还是低增益。我只能说,为了在有限的成本里不增加显示屏,还要多给个功能,天使吉米真的用心了。
接下来我们通过以下三组搭配,来了解SPACE的声音特点。
首先是天使吉米KARA。
应该说,不愧是官方CP西装,声音的完成度相当高,两者相得益彰,起到了1+1>2的效果。
具体来说,低频是KARA的灵魂所在,Q弹顺滑,磅礴大气,在SPACE的驱动下,更加的澎湃有力,在听节奏强的音乐时爽感非常到位。同时对于原本有些温吞的低频听感进行了优化,结像更加凝聚,能量感呈点状分布,且拳拳到肉,弹速更快,颇有点寸拳的感觉了,一招一式充满了力量,英姿飒爽,干净利落。中频方面,原本距离适中的人声变得又大又近,并没有很多音染,大体上依旧是在精准还原的基础上略微加一些润泽的甜味,厚度亦是有所增强。高频则是变化不大,看来两者都不以丰富的泛音和华丽的细节见长,更多的是柔和、耐听思路下的弱线条感调校,胜在通透明亮,顺滑无瑕疵。
总的来说,这组搭配在预算1500元左右的选择里,属于非常稳健、杂食的流行套装,对于天使吉米的粉丝来说,无脑入就对了。
其次是Softears RS10。作为我的新晋尺子,RS10有多好用不必多说。根据RS10的前方探查,我发现
SPACE的整体音色是有些偏暖的,整体三频分布偏中下盘,可以有效的抵消RS10原本高频的一些毛刺感,听感和谐自然,舒适圆润。
再细听,应该说我有些小觑了SPACE的推力,居然能把RS10推的这么舒展!要知道RS10可是有了名的难推,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闷、缩、糊的情况。SPACE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声音大气中正,就连声音密度都完全超过了我的心理预期,完全不显得空,一方面是SPACE的低频量感和质感很好,听感上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密度的硬素质问题,属于比较讨巧的做法;另一方面RS10的声场本身也不算非常大,填满并不困难。
最后是BGVP幻影。圈铁静骨传导的全能配置,应该是目前独一份的存在,BUFF叠满。在SPACE的驱动下,第一感受是声底相当的干净,背景也很黑,空气感很足,氛围感和意境感自然就出来了。整体风格上两者亦是相当契合,SPACE将幻影原本比较宽松、自然、沉稳的特性很好的诠释出来,同时原本有些松散的低频变得紧致了不少,简单说就是更HiFi了。
最关键的是,这还只是在SPACE单端3.5mm驱动得到的效果!可见
SPACE并没有为了突出4.4mm平衡故意进行削弱。
两个耳机接口的声底几乎一致,强大的推力保证了SPACE对于市面主流耳机的全面适配。看了眼数据,32Ω 230mw的推力,对于这个价位的产品来说,相当可以了。没有可闻的底噪则是进一步提升了我对SPACE调音的好感。行文至此,我想是时候解释一下,SPACE与开头的故事有什么关系了。在我看来,两者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沉船救生讨论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确定的讨论对象前提下,按照重要程度进行选择和排序;SPACE亦是如此,需要在有限的成本内,对于调音的走向、素质的侧重点进行选择。
在我看来,SPACE决定的排序结果依次是推力、中下盘的大众调音、包容毛刺的厚声取向、以及独树一帜的高辨识度外观——这恰恰是这个价位的潜在用户最关注的点,即便对于我这种听惯了各种高端器材的烧友来说,这种选择依旧是我颇为欣赏的。这是取舍的胜利,亦是选择的艺术。
长的好看自不必说,谁不喜欢好看的东西呢?至于调音,我反而觉得,在现如今有些浮躁的内卷环境,能踏踏实实把流行调音做的好听、听的顺心,真的很难得,而SPACE无疑就是这样一款产品。
其次,SPACE就如同细心的记录员一样,对于很多其他品牌忽视的、没什么噱头的、不屑于做的小细节,SPACE全都一一记录下来并且进行了改善,比如音量键高低错落有致,盲操也毫无压力;比如在这个价位给了高低增益的功能,再也不用担心底噪敏感耳机适配的问题了;比如非线性音量调节功能,我觉得这才是专业音频设备应有的素养。
所以你说,这些东西实现起来真的是技术上有难度么?不难的话,那为什么别的品牌很少有做的呢?说到底还是在不在乎用户需求和痛点的问题,用心了消费者自然能体会的到。
购买建议。
毫不避讳的说,SPACE是让我眼前的一亮的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调音,都处在了我的偏好点上,同时也打消了我对大推力小尾巴都是力大声粗的固有印象。
底噪几乎不可闻,人声还很细腻空灵,即便是思考再三后,我也的确是找不到什么明显的短板,索性放过自己,大胆推荐就是了。一句话总结:天使吉米可能不是我评测器材的参考级前端,但一定会是我未来最常使用的小尾巴产品,我只能说,调音太对我脾气了。
以上
By 铁西迟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