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行太保戴宗的一些介绍
今天百学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神行太保戴宗,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搜神记第十七篇,不骑马不坐车,王乔飞履五百里,水泊梁山“神行太保”戴宗的神行术,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学的。老规矩,先上白话文。
汉明帝时,尚书侍郎、河东人王乔任邺县令。王乔通神仙之术,每月初一,能够从县里赶到朝廷。明帝奇怪他来这么多次,却从没见乘车骑马,便密令太史暗中监视他。太史报告说,王乔每次快到的时候,就有一对野鸭子从东南方向飞来。于是明帝派人埋伏守候,见那对野鸭子飞来,就张网捕捉,结果只网到一双鞋子。让尚书令辨识,原来是明帝永平四年时赐予尚书台属官的鞋子。
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东汉第二位皇帝,他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都听过吧?汉明帝还算比较有作为,对得起自己的谥号,班超就是他派去出使西域的,这也是中国经营西域的开始。他还曾夜梦金人,主动将佛教引入中国,还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
东汉承袭西汉的三公九卿制,但开国皇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世家、外戚和宦官轮流坐庄的教训,为了加强皇权,开始更多倚仗尚书台处理政务,以此制约三公。当时尚书台有尚书侍郎三十六人,秩四百石,就级别来说,只能算低级官员。另外,汉代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县令秩六百石到一千石,所以,就俸禄来看,王乔从尚书侍郎外放为邺县令,其实是升官了。
汉代的邺县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范围,即使按照直线距离计算,到洛阳也五百里了。以东汉时期的交通条件,王乔能够每月初一准时参加在洛阳召开的朔日朝会,而且不骑马不乘车,换谁也不敢相信啊,所以汉明帝对他有所怀疑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丫到底是每月都在路上,还是根本就没离开长安啊?
但是,考察官员的行止,这是御史大夫的职责,明帝怎么会派太史来处理王乔上朝这件事呢?这就涉及到太史的职责了。西汉最著名的太史令非司马迁莫属,东汉当然就是班固,但其实太史除了记录历史之外,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星象占卜,也就是后世钦天监的职责。明帝对于王乔,明显已经按照灵异事件来处理了,所以派出太史也就理所当然了。
比干宝稍晚的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方术传》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但是丰富了王乔的结局,进一步神话了这个人物。
“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西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尚书课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每当朝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棺于堂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召我邪?‘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百姓乃为立庙,号叶君祠。牧守每班录,皆先谒拜之。吏人祈祷,无不如应。若有违犯,亦立能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焉。或云此即古仙人王子乔也。”
两文前半部分基本一致,只有两点不同——皇帝叫显宗,上班的地方改为叶县。
汉明帝,庙号显宗,谥号孝明,所以两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皇帝;但《后汉书》记载王乔为叶县县令,叶县距离洛阳三百多里,这个距离可就显不出王乔的神术了。到底是邺县还是叶县?上证据。叶县县城东南有一座王乔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且当地广为流传“天葬王乔,土自成坟”的传说,所以,王乔担任的是叶县令无疑,是干宝搞错了。
翻译下《后汉书》后半部分继续神化王乔的内容:
每当王乔上朝时,叶县衙门前的鼓就会不击而响,京师都听得见。后来,从天而降一口玉棺到堂前,吏人上前或推或抬,都没办法移动。王乔说“:上帝单独召见我了。”于是沐浴更衣,躺进棺中,棺盖马上盖上了。众人很快把棺材葬在城东,泥土自动堆成坟堆。当晚,县中的牛都流着汗,喘着气,而人们不知发生了何事。百姓替王乔立了庙,称为叶君祠。地方官吏每到任,都要先来拜谒。官员平民有事祈祷,没有不灵验的;如有违犯,也会立即降灾降祸。皇帝于是将叶县的鼓取来放在都亭之中,从此鼓再也没响过。有人说,王乔就是古代仙人王子乔。
后世经常将叶令王乔和蜀中王乔,与周朝太子王子乔混为一谈,就凭人家王子乔乘的是仙鹤,你王乔骑个野鸭子,怎么跟人家比?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关于神行太保戴宗的一些介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100xue.net,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