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最长时限为(刑事拘留最短多长时间最长多长时间)

  在刑事处罚中,需要服刑时间最短的处罚措施是刑事拘留。刑事拘留的最短期限为一个月,最长期限为六个月。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被拘留者的,应当在拘留后3日内报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请求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天”;

  第二款规定:“重大犯罪嫌疑人异地、多次或者集体犯罪的,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公安机关批准逮捕的书面请求后七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

  扩展信息:

  刑事拘留的适用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提前拘留活动分子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

  (一)正在准备犯罪、犯罪或者犯罪后被及时发现的;

  (2)受害者或亲眼看见的人认定他有罪;

  (3)在其身边或住所发现犯罪证据;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刑事拘留

  一般来说,刑事诉讼的最长拘留期为14天。重大犯罪嫌疑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多次或集体犯罪的最长拘留期为37天。最短时间限制在3天以内。

  执行拘留时,公安机关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者在拘留证上签名(盖章)和指纹。被拘留者拒绝签名(盖章)或者按指纹的,应当注明。如果被拘留者拒绝拘留,行政部门有权使用强制手段,包括使用限制手段。拘留后,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将拘留原因和拘留地点通知被拘留者的家属或者所在单位,但妨碍调查或者妨碍通知的情况除外。

  扩展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六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

  (一)可能被判处管制、刑事拘留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取保候审不会造成社会危害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的妇女,取保候审的,不存在社会危险;

  (四)拘留期满,案件尚未审结,需要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来源:百度百科-刑事拘留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在刑事处罚中,需要服刑时间最短的处罚措施是刑事拘留。刑事拘留的最短期限为一个月,最长期限为六个月。刑事拘留是一种短期内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并在附近强制劳动改造的惩罚手段。在中国的刑罚体系中,刑事拘留是介于管制和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要刑罚。在执行期间,被判处刑事拘留的罪犯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的人可以得到适当的报酬。刑事拘留期限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如果一个人在判决执行之前被拘留,一天的拘留应视为一天的判决。我国刑法规定了两种刑罚:主刑和附加刑。有五种主要的惩罚:1。控制。期限为3个月至2年,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2.拘留。期限为1个月至6个月,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3.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至15年,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4.终身监禁。5.死刑。死刑不适用于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或审判时的孕妇。附加刑有三种:1 .罚款;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拘留期限》第42条]拘留期限为一个月至六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5条?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的以外,有期徒刑的刑期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被拘留者的,应当在拘留后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审批时间可延长1-4天,最长7天。此外,公安局申请批准逮捕,检察院最多在7天内作出决定,总共14天。换句话说,公安人员在普通情况下的拘留时间不超过14天。但是,对于重大犯罪嫌疑人异地作案、多次作案或者结伙作案的,公安机关的审批时间可以延长至30天。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公安机关批准逮捕的书面请求后七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因此,普通案件的拘留期为14天,对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多次或集体犯罪的主要嫌疑人,最长拘留期为37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