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副伤寒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鸭沙门氏菌病又称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传染病。雏鸭常呈败血症经过,不表现症状即迅速死亡。雏鸭水平感染后常呈亚急性经过,病鸭呆立,精神不振、昏睡打堆,两翼下垂、羽毛松乱,排绿色或黄色水样粪便,病程长的病鸭消瘦、衰竭而死。

  鸭副伤寒的三种病变方式:

  1、急性型,经常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1日龄雏鸭感染后,体质软弱,绒毛松乱,两翅下垂,缩颈呆立,下痢腥臭,邪殖口周围绒毛有尿酸盐粘附,腹部常见膨大,触诊较硬,卵黄吸收不全,脐部红。病程1-3天,常因急性败血症死亡,有些雏鸭因瘦弱脱水死亡。2-3周龄的雏鸭感染后,表现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呆立一旁,不愿活动,两翅下垂,两眼流泪或有粘性分泌物。常见下痢,颤抖和共济失调,常因抽搐,角弓反张而死。病程一般为3-5天。

  2、慢性型,经常发生在1月龄左右的雏鸭和中鸭中,变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便粪稀软,严重时下痢带血,逐渐消瘦,羽毛松乱。也有表现张口喘气等呼吸困难的症状。还有些病鸭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通常死亡率不高,在有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可使病情加重,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

  3、隐性型,是指成鸭在沙门氏菌后,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状态。这种带菌的成鸭,经常通过粪便排菌污染环境,从而导致本病的传播流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