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基雅维利的一些信息

   今天百学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马基雅维利,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马基雅维利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他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惟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他痛感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拯救意大利。于是,他极力称颂当时的阴谋家瓦伦丁诺公爵切萨雷·博贾的欺骗、阴谋、暗杀和其他暴力手段,希望君主效法他,以各种手段达到正确的目的。他的这些主张,比较全面地展现在《君王论》一书中。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他认为,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像狮子那样残忍,像狐狸那样狡诈。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的爱足以灭国。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利

  最佳答案马基雅维利在写作《君主论》的过程中,写了一封非常著名的信给自己的朋友。在信里,他描述了自己在乡间的生活

  上午去看看自己的树林,检查工人伐木的情况,中午在泉水旁读一会儿诗,他尤其喜欢歌颂爱情的诗歌。在马基雅维利看来,爱情的甜蜜始终是对抗人生苦难和人类罪恶的良药。这里顺便提一句,马基雅维利虽然有稳定的家庭,有相伴一生的妻子和好几个孩子,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个忠贞不二的丈夫。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都少不了沾花惹草,在情人那里获得爱的激情。他还引用薄伽丘的诗句“做了后悔总比后悔没做要好”,来劝说朋友不要因为偷情而自责。

  说完了关于情人的题外话,我们接着来说马基雅维利的乡间生活。在享受完诗歌带来的愉悦,他会在下午到小酒馆跟过路人和农民们聊聊天、赌赌钱,也会为了很少的一点钱吵吵嚷嚷,这个时候他和一个普通的农夫毫无差别。

  但是一到晚上,他就回归到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下面这段描述,我一定要给你原文引用:

  “在门口,我脱去了沾满泥土的衣服,换上朝服,进入古人的宫廷,在那里我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在只属于我的食物中汲取养分。在那里,我无所顾忌地和他们交谈,询问他们行动的原因,他们仁慈地回答我的问题。在四个小时里,我感受不到无聊和痛苦,也不惧怕贫穷和死亡。我完全投身于他们的怀抱。”

  每次读到这段话,我都会被深深感动。你可以想象一下,写这封信的时候,马基雅维利从监狱里被放出来的时间也不长,曾经政坛的风云人物,如今混迹在农夫之中,无所事事,这样的心理落差得有多大。但是他依然能够每天拿出四个小时,正襟危坐,与古人展开对话。马基雅维利很清楚,人生无常,就像自然无常,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改变命运,但是能够怀着坚毅笑对人生,努力用现有的资源过最好的生活,并且时刻做好准备,迎接命运带来的下一次机会。如今的我们,生活中也难免有很多不如意,我们也可以尝试像马基雅维利那样,每天拿出一些时间,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忘记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无常,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机会。

  在这句话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马基雅维利对古人充满热爱,他在古人的历史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著作的一个普遍特征,也是马基雅维利政治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相信人性恒久不变,古往今来都有着同样的激情、同样的思考,也必然导致同样的后果。因此他认为,研读历史,与古人对话,能够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指南。他的政治著作里充满了信手拈来的古希腊罗马历史中的例子,这些古代的事例,与他对同时代的人和事的敏锐观察相互印证,相得益彰。马基雅维利始终相信,用具体的事例来解说普遍的政治教导,比讲枯燥的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诞生的著名哲学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他的政治生涯

  最佳答案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又译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他是名符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马基雅维利的祖辈是佛罗伦萨贵族,曾经出过十三名 *** 首长-正义旗手(Gonfalonieri)和五十三名执政官(Priori)。他的父亲贝尔纳多是一名律师(法学博士),在桑·卡希阿诺村(San Casciano)附近薄有地产。母亲能作诗。他有弟妹三人。一家六口,并非富有。

  据贝尔纳多的日记(1474-1487)记载,贝尔纳多爱好研究古典著作,在马基雅维利成长期间,曾借阅西塞罗的著作;在1476年曾设法买到李维著《罗马史》--四十年后马基雅维利的名著《李维史论》就是以这部名著为其基础的。马基雅维利七岁入学,约在十二岁半时已能用拉丁文作文。据说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完成他的教育:在那里受到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马尔切洛·阿德里亚尼(Marcello Adriani)的古典文学的训练。

  马基雅维利熟习拉丁文和意大利的古典文学、史学,尤其是熟悉古罗马--罗马共和国政制以及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这一切为其投身于政治外交活动准备了充足条件。日后他对罗马共和政治的向往和支配他毕生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不能不与此有着密切关系

   政治生涯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生涯大体上可以说是从1494年至1512年,即与佛罗伦萨共和国重建和再度覆灭相始终;也就是说,从原来的统治集团美第奇家族被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沃纳罗拉领导人民起义驱逐之后,直到美第奇家族卷土重来恢复其统治之日。而1494年正是法国查理八世入侵,从此使意大利进入内忧外患交并的困难时期。

  约在1495年或1496年,他在共和国 *** 里开始担任助理员(Coadiutore)。1498年5月,萨沃纳罗拉在反对派的策动和教皇亚力山大六世的迫害下,作为异端者被绞杀和焚尸。马基雅维利对教皇干涉各国政治的悲剧不能不有所感受。 后来他在《君主论》中谈到,统治者建立新的秩序而没有自己的武装作为后盾就不免于毁灭,还提出军队与法律作为立国的两大支柱的国家学说,其思想渊源与此不是没有关系的。

  1498年6月19日马基雅维利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秘书厅秘书长(秘书厅是 *** 工作机构;秘书长是机关首长);随后于7月14日又被任命为"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简称"十人委员会")秘书,在最高行政机关--执政团(Signoria)领导下负责办理外交与军政事务。当时他才二十九岁。任职直到1512年佛罗伦萨覆灭,这样就结束了他的十四年的政治生活。

  十四年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外交实践,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说及其《君主论》的著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例证。马基雅维利除了负责处理大量的外事文件的日常工作外,他的第一项工作是作为共和国的代表临时特派出访外国和意大利各城邦,随时向"十人委员会"报告;在战争时期,负责军事组织等工作。他是 *** 首脑索代里尼的得力助手和智囊人物。

  从三十岁开始先后出访近三十次,到过法国、瑞士、德意志各国和意大利各城邦。他所作的《法国情况报告》、《德意志情况报告》以及关于罗马尼阿公爵恺撒·博尔吉亚(Ceasare Bia)的报告和其他通讯等文件,现仍保存下来,它们表明马基雅维利对欧洲各国和意大利各城邦社会政治现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于统治者的真正面目有了深入了解和缜密的分析,并且构成他所阐述的政治思想与军事理论的根据。在这些出使访问中使他深感弱国无外交。

  在1500年秋,就比萨战争问题,他出使求助法王;在拥有强大武力的君主集权的大国面前,由于本国武力与财力俱弱,为外国国王蔑视,逗留数月,怏怏而归,不能不加深马基雅维利谋求富国强兵、民族独立的渴望。1502年10月至1503年1月两次出使,对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教皇亚力山大六世的支持,恺撒·博尔吉亚于1499年开始征服艾米利亚-罗马涅,继而占领伊莫拉、弗利、里米尼、法恩扎、乌尔比诺等地,进而觊觎佛罗伦萨属地阿雷佐。马基雅维利出使,企图与博尔吉亚修好,以求返还占领地。他耳闻目睹恺撒施展阴谋诡计,唾手掠取领土,暗杀敌人,假手法庭斩杀权臣,以及建立国民军取代雇佣军,如此等等。不仅由于博尔吉亚的"能力",主要的是由于他努力创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使马基雅维利惊叹,认为找到了可以作为拯救意大利的统治者(但其后不幸失败),最后成为《君主论》中一再奉扬的新君主典范。

  马基雅维利在1514-1515年1月31日给韦托里(F.Vettori)的信中仍然说,"假如我是新君主,我将经常仿效瓦伦蒂诺公爵(即博尔吉亚)的行迹"。可见马基雅维利自始至终把博尔吉亚奉为新君主典范。

  马基雅维利的故事

  最佳答案当年,佛罗伦萨政权被美第奇家族夺回时,政治家马基雅维利被关进了监狱。

  出狱后,马基雅维利退隐到佛罗伦萨附近的农庄。他渴望重新回归政治生活,渴望成就伟大的事业,但却始终没有机会。

  就这样,一位曾叱咤政坛的人物,混迹在农夫之中,一身才能无处施展。

  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投入,每天拿出4个小时,正襟危坐,与古人展开对话。

  “在门口,我脱去了沾满泥土的衣服,换上朝服,进入古人的宫廷,在那里我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在只属于我的食物中汲取养分。

  在那里,我无所顾忌地和他们交谈,询问他们行动的原因,他们仁慈地回答我的问题。

  在4个小时里,我感受不到无聊和痛苦,也不惧怕贫穷和死亡。我完全投身于他们的怀抱。”

  对于热爱政治的马基雅维利来讲,1512年到1520年的这8年,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低谷。

  可是,也正在这段被迫隐退的时光里,他成功地把自己早年的政治洞察和古人教导完美结合在了一起,写出了政治思想史上的两部杰作《君主论》和《论李维》。

  可以说,是这段人生低谷,最终成就了作为政治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2—马基雅维利,一个书本中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最佳答案《君主论》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共分为26篇,每篇不过2000字,按照不同方法获得的君主国,应施行哪些政策治理进行论述,包含外交政策、军*队种类、道德问题等多个方面,而实际都在围绕他最终的论点—建立国家军*队的必要性,即最后一章“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

  马基雅维利深知君主最在乎的是如何保住统治地位。他开篇就将君主国分为新君主国、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市民的君主国、教会的君主国等加以区分建言献策。

  在一部分新一部分旧的混合君主国里,他建议征服新地方就要灭绝旧君的血统。两个地方习惯差异较小,就不要在短期内更改他们的法律和赋税制度;如果差异较大则必须亲自驻节在那里或是派遣移民,而后者更经济实惠。同时他强调不要轻易侵害当地人利益,但一旦需要打击则必须一步到位让他们失去报复的能力。他又特意强调警惕外部势力,因为一旦他们侵入,这个地区的弱小势力就会因对强大势力的嫉妒而依附外部势力,所以新君主要笼络弱小,设法削弱里面较强大的势力,同时不让外部人利用任何一个意外事件插手。

  “谁是促成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是自取灭亡。因为这种强大是由于他用尽心机否则就是使用武力促成的,而那个变成强大的人对于这两者都是猜疑。”

  而对于马基雅维利本人热爱的共和国,他却建议新君主应予以消灭或驻节于此。因为当地人习惯了自由,除非他们四分五裂,否则无论如何防御他们也总是怀念过去的秩序,不会趋于平静,而他们叛乱时也总以此为借口。所以要么消灭它,不然就坐等被它消灭。他以佛罗伦萨反复起义恢复共和为例,无疑是危险而巧妙的。美第奇家族当然不会消灭他们赖以生存的领地,而且他们已经长期居住于佛罗伦萨。这个例子既基于事实又不会改变事实,还能颂扬美第奇君主的先见之明与自己的臣服之心,马基雅维利做为曾经的外交官,深谙此技。

  新君主国如果是靠自己的武力获得,则先苦后甜。取得君权时因为要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那么旧制度下安逸度日的人都会变成敌对方,而新制度下的可能获利者则半信半疑,因为在没有取得绝对经验时他们不会轻易相信。那这时新君主就会面临一部分敌人和剩下一部分半信半疑的人。在此马基雅维利就摆出了关于拥有自己武装优势的理论。

  “人民的性情是容易变化的;关于某件事要说服人们是容易的,可是要他们对于说服的意见坚定不移,那就困难了。因此事情必须这样安排:当人们不再信仰的时候,就靠武力迫使他们就范。”

  他在此章节的案例之一就是与美第奇家族相爱相杀的萨沃纳罗拉修士。这位宗教改革家,伟大的洛伦佐·美第奇的亦敌亦友,既在公开场合指责洛伦佐为独裁者要求还政于佛罗伦萨议会,又被洛伦佐指定为临终前忏悔求得宽恕的神父。但萨沃纳罗拉仍不改初衷,在要求将死的洛伦佐放弃统治权遭到拒绝后,也咬着牙不对他予以临终赦免,并在他死后联合佛罗伦萨人民驱赶了他的家族,让佛罗伦萨再次成为共和国。

  如果是以他人武力获取的新君主国,则先甜后苦。他以教皇的私生子,臭名昭著的瓦伦蒂诺公爵—切萨雷·博尔贾为例。教皇为了给私子一块领地,故意给部分地区造成混乱,公爵就趁乱依靠法国军队去攻占这些地方。一旦拿下这些地盘,他首先削弱当地豪门贵族的势力,并靠诡计逐渐摆脱法国势力,以及在新领地罗马尼亚派驻酷吏治理,在酷吏短时间恢复当地秩序和稳定并积攒了大量民怨后,以残忍血腥的方式公开处死了他,既平息民愤又让民众感到恐惧。

  瓦伦蒂诺公爵担心新一届教皇上任后会收回自己的一切,便将本地区势力大的家族全部杀光,让教皇想扶持都不知道找谁,同时将另一些势力没那么强大的贵族争取为自己的盟友,收买选教皇的枢机教团更倾向自己,最后则是在自己的教皇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尽力去争取更大的权力。

  但瓦伦蒂诺公爵的运气并没那么好,也可以说是恶人自有恶报。他在酒中放毒企图毒死自己的敌人,却被他自己和他的教皇父亲误饮。教皇死了,他也病入膏肓。但在马基雅维利看来,瓦伦蒂诺公爵残暴的一生并不应该受到责难,反而是他同意选举一个自己已经得罪的枢机主教或当上教皇就会害怕自己的枢机主教担任教皇,是一个值得谴责的错误。

  因为人们出于恐惧或者出于仇恨都会损害你。

  而对于使用残暴手段获取新君主国,马基雅维利的立场也有些“善恶不分”。

  “为了安全的必要,可以偶尔使用残暴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其后绝不再使用…占领者在夺取一个国家的时候,应该审度自己必须从事的一切损害行为,并且要立即毕其功于一役,使自己不需要每时每日搞下去。这样一来,由于不需要一再从事侵害行为,他就能够重新使人感到安全,并且通过施恩布惠的方法把他们争取过来;反之,如果一个人由于怯懦或者听从坏的建议不这样做,他的手里就必须时时刻刻拿着钢剑,而且他永远不能够信赖他的老百姓,而由于他的新的继续损害,人民不可能感到安全。因为损害行为应该一下子干完,以便人民少受一些损害,他们的积怨就少些;而恩惠应该是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以便人民能够更好地品尝恩惠的滋味。总之,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当中生活,以免发生任何意外—不论是好的坏的,迫使自己改弦易辙,因为如果这种变革的必要性是在不利时期发生的,这时你才采取严酷手段就太晚了,而你做好事也帮助不了你自己,因为人们认为你是被迫如此,你是不会因此得到任何的感谢。”

  现代心理学阐述过一种峰值+终值的平均数为最终感受的理论。即人类最终的感受其实是在整个过程中感受的峰值与将要结束时的感受相加/2,并非整个过程所有感受的累计,也与时间长短没有明显关系。所以在一些非麻药性质的手术中,医生会缓慢进行手术以求将痛苦的峰值降低,并在最后以轻微的疼痛结束,哪怕这要多花费几倍的时间,患者也会感到没那么痛苦。

  而马基雅维利上述关于残暴手段一步到位和利民恩惠缓缓实施的方式与现代心理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从此也能看出他对统治之术的认知确实很马基雅维利主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关于马基雅维利的一些信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100xue.net,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