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绅殷德为什么早死-乾隆皇帝的儿子为何都英年早逝
今天百学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丰绅殷德,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乾隆皇帝的儿子为何都英年早逝
答乾隆皇帝自身太强势,留给儿子们的生存空间就窄了。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出自两任真正皇后的就有四个(元配富察氏生永琏、永琮,继后纳喇氏生永璂、永璟)。无论是论排行还是论出身论才干,颙琰都是中中之资,照理说这皇位永远是轮不着他的。只是那些上上之选的龙子多数没得到老天的眷顾,乾隆皇帝心目中最佳的继承人选竟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在了自己前头,短的只活了几个月,多的也就不过是二十五六岁。尤其是元配富察氏的两个嫡子夭折,对于本来一心想学汉族皇帝“立嫡子”的爱新觉罗弘历来说,更是莫大的打击。
免疫缺陷和天花施虐对清皇室的摧残------清王朝“战痘”300年
小小的天花病毒,始终是大清朝的心腹大患。“战痘”的成功,奠定了清朝稳固江山的基础;而固守祖宗的“人痘”防治法,不接受被欧洲人发展出的“牛痘”疫苗,则成为清王朝气数丧尽的象征。
1649年——正是清王朝入主北京的第五年——春节刚过,北京城里一片恐慌。并非是又有敌方的军队打过来了,而是天花(俗称痘疫)爆发了。消息在坊间迅速流传,“京城百姓乱作一团。正月三十日,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北京户籍居民中未曾出痘者,以及无北京户籍的生人(不论出痘与否),按朝廷避痘制度“约定带出二十里外”。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不啻是场灾难。后人在京城巡视南城御史赵开心1645年的一份奏折中,看到这样叙述:稍有发热或生疥癣等疮的百姓无不被驱逐。贫苦百姓被赶到城外,无居无食,往往将年幼体弱的子女抛弃道旁,任其饿死。
老百姓们被驱赶,皇族大臣们则四处躲避。
顺治皇帝早早跑到城外的南苑避痘去了,留在城里的满清贵族们也一个个深宅紧闭,战战兢兢等待瘟疫早点过去。
尽管重重设防,天花病毒却防不胜防。
农历3月18日,顺治帝的亲叔叔豫亲王多铎在经历了天花病毒数十天的折磨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位被后来的乾隆帝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杰出将领当时年仅36岁,正值壮年。如此强健且拥有最好医疗条件的豫亲王尚且难逃天花病毒的魔爪,天花疫病危害之大已不难想象。
天花,这个可怕的幽灵,一直盘桓于清王朝300多年的统治期间。
天花来了
就在多铎死前的三四十年,他的满族祖先们还不知道天花为何物。
事实上,祖祖辈辈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人(当时称为建州女真)原本没有天花这种疾病。他们世代生活的东北地区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天花病毒很难存活与传播,直到明朝末年中原地区仍流传着“北虏(包括蒙古和满族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出痘”的说法。可以肯定,是中原的汉人带来了天花病毒。
明朝末年,关内大批破产农民移民辽东,与建州女真杂处其间。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带来了肆虐中原的天花病毒。它不仅通过接触感染,甚至通过飞沫、尘土或者带有病毒的空气都可以传播,传染性极强。
这种不受欢迎的病毒其实也非中国原产。据考古资料证实,它源自北非的古埃及,公元前1143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五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天花病人。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天花病毒辗转由匈奴传入中国。一千多年的天花肆虐,中原汉人虽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防治经验,但仍有高达百分之三四十的死亡率。
刚接触天花的满族人对这种病毒则完全没有抵抗能力,染病者死亡往往十之八九。
为防天花,满族人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避痘制度”。他们的第一招,是逃避。比如,遇有痘疫流行,满族人一般都不前往公众场所。即使遇到重大的国家庆典,如正好发生天花疫情,即使是皇族,只要是未曾出痘的,都可以回避缺席。比如1631年正月,皇太极长兄大贝勒代善第五子巴喇玛染天花而死,皇太极、代善与诸贝勒们,就没敢亲临治丧。
其次,是隔离。满洲治下的八旗军民一旦患上痘疫,即被强行驱逐远离都城。满族人对皇族的规定尤为详尽,已出痘和未出痘的皇族不得共聚一处。凡是未出痘者患病,须九日后方可探视。
入关前,为了消耗明朝国力,皇太极曾不断派出精锐骑兵绕过山海关抄掠河北山东等地。为避免感染天花,皇太极总是尽可能拣选已出痘的贝勒,同时,还尽量避免在天花疫情容易爆发的四月至八月出兵。尽管每一次进攻都那么小心翼翼,努尔哈赤的两个孙子——名将岳托及其弟弟玛瞻仍然在抄掠山东途中感染天花英年早逝。
顺治之死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辅佐幼帝的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进军山海关。接到派遣令的和硕肃亲王豪格尚未出痘,抱怨道:(这)难道不是有意要致我于死地吗!
入关那年,顺治皇帝七岁。这位出生于关外、六岁登基的幼帝,自小已见众多皇族亲友被天花夺取性命。然而他一直未曾出痘,入关后又必须居住于天花流行的北京,于是他的一生不得不处于高度戒备中。
满清入关之前就有的查痘制度,到进了北京城后,更为严苛。当时痘疹几乎每岁必发,查痘的对象从八旗军民扩及京城住民、出洋贸易者,以及来京外藩。一旦发现症状,即进行隔离,强行驱逐患痘居民远离都城,或谕令未出痘外藩不必来京。
效法皇太极,顺治也为自己在南苑和西苑各建了一处避痘所。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便急忙奔往避痘,这样的情形仅正史有载的就有五次之多。
但天花却总不放过他。
1660年,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感染天花死亡。三四个月后,又一场天花疫情在京城蔓延,深陷痛苦之中的顺治竟然忘了出城避痘——这一点倒是与民间传说中那个情深义重的年轻皇帝形象相符。
24岁的顺治感染了天花。
顺治染上天花后,自知不起,召来他的亲信大臣拟遗诏。
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诏令大赦天下。半夜子时,终生避痘的顺治因为天花而病逝。
而他在临终前,选定了自己的继承人。
“战痘”成功,开创清朝鼎盛时代
一位皇帝不幸因天花而毙命,另一位皇帝却幸运地因天花而即位。
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顺治帝比较喜欢次子福全,想立为储君,而孝庄皇太后则坚持立第三子玄烨。
玄烨也是从小就跟天花打交道,在他刚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西华门外的避痘处(后改建为“福佑寺”)避痘。尽管层层设防,处处小心,不到两岁的时候,玄烨还是染上了天花。值得庆幸的是,在乳母孙氏的悉心照料下,玄烨终于从天花死神的魔掌中挣脱出来了,虽然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点点麻点。
立福全还是立玄烨?病中的顺治帝决定派人去征询他一向敬重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结果,汤若望力主立玄烨为储君,理由很简单,但在此时却无可辩驳——玄烨出过天花。
于是顺治皇帝遗命,立不足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皇位。他就是清朝第一位“麻子皇帝”康熙。
清王朝立储的考虑,实际与当时的中国民间观念是相通的。在当时民间甚至有俗语说:“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可见天花危害之严重,也可见,当时天花的危险,主要是针对于孩子。有研究者估计,如果孩子得了天花,有三分之一的人活不下来,而活下来的,则都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天花究竟杀死了多少中国人,至今没有确切统计。但是,从世界的范围来说,医学史上的一个估计,是1.5亿人。其中,最著名也最典型的例证,发生在1519年。当时对天花大都已有抵抗力的西班牙人在征服美洲印弟安人时,把天花带到了这块“新大陆”,令数千万人口的印弟安人几乎灭绝,最终只剩下一两百万人。
天花在美洲大陆上肆虐,发生在清朝入关前的125年。看来,八旗官兵们对天花的抵抗力比印弟安人强不到哪去。顺治皇帝的八子六女,因天花八岁前死亡者为皇子四人,皇女五人,超过半数。
八旗以外的汉族百姓同样惨遭天花蹂躏。当时来华的西洋传教士Dyer.Ball记录了山西疫区的惨况: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感染者只能坐以待毙。更可怕的是,气候温和的南方地区是天花病毒的温床,汉人都视其为瘴疠之地,畏痘如虎的满族人哪里敢去统治?
康熙认识到,天花已经成为清朝统治的严重威胁,必须积极应对。
康熙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广征名医,在北京城内设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他还兴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避痘所——承德避暑山庄,作为皇族幼童专门的庇护地。康熙十七年,皇太子胤禛出痘,当时正值吴三桂等三藩叛乱的紧要时刻,但康熙为护理太子,竟然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
太子出痘期间,候选知县傅为格照料有功,被提升为武昌通判。两年后他奉召进了京。这个傅为格,后来成了防治天花史册上的一个关键人物。
傅为格懂得种痘之术——这正是当时一种先进的天花治疗方法。
这种起源于南方的民间种痘法,又叫吹鼻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旱苗法,一种叫水苗法。所谓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细末,加冰片、樟脑吹入种痘者鼻中;水苗法则是把患者痘痂用人奶或水稀释,植入种痘者鼻中。种痘法使种痘者轻微染上天花症状,然后出天花,再通过中医精心护理,使他们安全经过天花期,种痘者就会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尽管这种“种痘法”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但康熙仍然命傅为格在皇子们中开始了种痘试验。从此,皇子种痘防天花也作为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由于种痘,自康熙二十年之后出生的20位皇子有17位健康长大——而此前的15位皇子长大成年的仅有7位。
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把它从宫中推广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
此后的一百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满族人四处避痘的仓惶日子暂告一段落。
“战痘”的成功,开创了清朝的鼎盛时代。从1661年到1697年短短30多年,心无旁骛的康熙相继平三藩、收台湾、抗沙俄、平定噶尔丹,稳定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不信牛痘只信“人痘”:清朝气数尽了
种痘法在中国的成功引起了外国的注意。
那时,深受天花危害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人,欧亚各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人被天花夺走生命,行之有效的天花预防技术为世界各国渴求。
1688年,俄国医生来北京学习种痘及检痘法。18世纪,此法又由俄国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孟塔古1718年返英后,在国内大力提倡种痘,从此人痘接种在英国盛行起来。
人痘接种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拯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即使在最理想的医疗条件下,仍然会有2%的死亡率,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将近一半的种痘者死亡。
幼时也种过人痘的英国乡村医生詹纳,偶然发现,牛也会得一种类似天花的“牛痘”,但病情会比人得天花平稳很多。而挤牛乳的妇女很容易传染上牛痘,一旦得过牛痘后就不会再生天花。詹纳由此得到启发,想到这可能是牛痘使他们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1796年5月14日,詹纳首次从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浆接种在一个八岁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六周后詹纳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安然无恙,证明他对天花有免疫力。比人痘法更加安全有效牛痘接种法由此面世,并不断完善。
约十年后,葡萄牙医生哈威脱将牛痘疫苗从马尼拉带到澳门。此后,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医生亚历山大·皮尔逊,又把牛痘疫苗由澳门带到广州。从中国传出去的人痘接种术,经过改良成为牛痘接种法,在世界转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又回到了它的故乡——中国。
已经有人痘接种经验的中国百姓对更安全经济的牛痘接种法表现出空前欢迎的态度。许多地方官员也参与了牛痘接种的推广,他们在许多地方成立了种痘局,为老百姓免费接种。1815年,广州成立种痘处。1828年,北京设立京都种痘局。牛痘接种迅速在中国大地上推广开来。
但是,也许是由于某种奇怪的大国心态作祟,宫廷的御医们对源自西方已在民间流行的牛痘接种法充耳不闻,仍旧抱着祖传的人痘接种法为皇室贵族种痘。另一方面,天花的威胁也已经大大降低,御医们也因此日益懈怠。嘉庆之后,皇子种痘制度变得形同虚设。
咸丰帝在两岁时,种痘险些失败,虽经御医精心调理保全性命,可在脸上却留下了无法抹平的麻点,成了继康熙之后的第二位“麻子皇帝”。
御医们仍然无意、或者不敢改进已经落后的人痘接种。
1874年10月30日,咸丰与慈禧唯一的亲生儿子,19岁的同治皇帝被确诊感染了天花。面对同治越来越严重的病情,慈禧太后只会率领文武大臣,依照祖上传下的规矩,在宫内外 “供送痘神”。
同年12月5日,满身疮痍的同治皇帝在一片求神拜佛的喧嚣中,凄惨地告别了人世。而他驾崩的养心殿,恰恰是113年前顺治皇帝命丧天花的地方。
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清王朝,此时已是气数将尽。
尾声
建国之初,一些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天花等瘟疫,是新中国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1950年10月,新中国全面推广牛痘接种。经过11年的努力,1961年6月,中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发痊愈出院。自此,天花在中国彻底灭迹。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罗毕宣布,全世界都已经消灭了天花病。此后,天花病毒只保留在8个实验室中,供研究之用。
和珅去世后,娶了公主的丰绅殷德结局如何?
答托公主的福和珅去世后丰绅殷德并没有被牵连。不光如此,和珅的另外一个儿子,刚生下来没多久就早夭了,所以都没看到他爹倒台,还有一个女儿钮祜禄氏已经嫁为人妇,老爹倒台后也受到多大影响。不过可惜的是,丰绅殷德属于典型的不争气富二代类型,在他爹倒台后不但没有珍惜机会好好表现,反而四处作死,最终享年35岁,让乾隆的小女儿守了寡。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说说嘉庆年间的这段历史故事吧。
按照我们现代人对历史的了解,像和珅这种对权力产生巨大威胁的人,应该是要诛九族的,但是和珅并没有被这样处理,原本是要凌迟处死,但儿媳妇固伦和孝公主看不下去,就去找自己的皇兄嘉庆帝求情,给了和珅一个全尸。
一、从教育角度看和珅对儿子的教育
丰绅殷德的结局好不好呢?这就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从他爹身上来说,他的结局算好的,没有遭受牵连,从他自己角度来说,也算好的,反正余生希望也不大了。但是站在旁人的角度来说,他的结局原本可以更好的,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去见阎王,和家庭教育还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和珅把所有的风险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让其他人一点抗风险能力都没有,所以在和珅出事之后,活下来的人就一蹶不振,抑郁而终。
相反地,如果和珅不要把丰绅殷德保护得这么好,适当地交一些事情给他做,那么时间长了,他的儿子自然就会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在家族出事之后,学会韬光养晦,东山再起。乾隆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了丰绅殷德,本身就是一道免死金牌,和珅的布局简直就是多此一举。
二、和珅作为典型,却以失败收场
从乾隆晚年时期就开始,乾隆还在世期间,嘉庆早起作为太子不敢说什么,没有实权也不敢说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人折腾,但是嘉庆动作却一直没停过,否则不可能在乾隆驾崩后短短几天就把和珅拿下。
嘉庆拿下和珅之后,又平定了白莲教的起义,一时之间让他觉得他的新政很有效,大清恢复如初很有希望,但是事实却狠狠给了嘉庆一巴掌,嘉庆越是整顿,贪婪的人就越是多,这到底是怎么呢?究其原因,还是出在和珅身上。
身为清朝贪官代表的儿子,丰绅殷德的遭遇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他英年早逝完全是自己不争气没有出息导致,这也是和珅育儿失败的表现。和珅身为嘉庆整顿的典型人物,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嘉庆自己决定不够,心不够狠,最终还是反复失败。这也说明了,整治贪腐之风不能等,一旦生根发芽,将难以根除。
丰绅殷德和十格格固伦和孝公主之死
答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是夫妻。丰绅殷德先于固伦和孝公主去世。
丰绅殷德死于嘉庆十五,固伦和孝公主死于道光三年。
固伦和孝公主死后道光帝亲临她的墓前进行祭奠,一生受尽了三朝皇帝(乾隆、嘉庆、道光)的宠爱。
丰绅殷德,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天爵,号润圃,其父为乾隆宠臣和珅,生母为和珅嫡妻冯氏冯霁雯。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之额驸。
固伦和孝公主,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母惇妃汪氏,自幼最为乾隆所钟爱。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六世班禅奉旨赐公主法名索朗班吉卓玛,意为吉祥度母。
扩展资料
固伦和孝公主貌类父亲,乾隆曾说:“你如果是皇子,朕一定立你为储。”
公主初封和硕公主,嫁妆视固伦公主,逾制乘坐金顶轿。后乾隆晋封爱女为固伦公主,嫁妆又有所加。乾隆五十四年,公主下嫁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妆奁十倍於和嘉公主。
嘉庆十五年二月,应固伦和孝公主所请,嘉庆许可丰绅殷德回京疗伤,还派人看望他,过了没几月,由于旅途劳顿,当年五月,丰绅殷德去世,年仅36岁。
嘉庆"念其平日小心供职,赏给公爵衔,"又"派英和带同侍卫十人前往奠,并赏赐陀罗经被,赏给和孝公主银五千两,俾资料理丧务,仍照公爵衔给与恤典。"
嘉庆帝对妹妹凄凉的处境无能为力,明清两朝的公主都是不能再嫁的。他只能经常给妹妹送来钱物,从经济上帮助她。
丰绅殷德有一个儿子,可是早夭,故身后仅留有两女,死时长女11岁,幼女5岁。后来固伦和孝公主过继一个儿子叫福恩,世袭了轻车都尉,嘉庆对丰绅殷德的后人还很照顾。
清朝驸马丰绅殷德生平简介
答丰绅殷德,钮钴禄氏,字天爵,满洲正红旗人,清朝乾隆年间的宠臣和珅之子,娶乾隆幼女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朝驸马丰绅殷德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丰绅殷德简介
丰绅殷德是清朝年间大贪官和珅的儿子,他一生深受其父和珅的影响,前半生的时候,和珅在世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官二代”,自己也深受乾隆喜爱,被乾隆赐婚,和十公主成亲。等到和珅死后,虽然没有被株连,但是也导致了丰绅殷德仕途不顺,英年早逝。
丰绅殷德早年的时候因为父亲和珅尚在,父亲是乾隆面前的大红人,使得丰绅殷德也是深受乾隆喜爱,被乾隆赐名为“丰绅殷德”,被封为十公主的驸马,早年的时候丰绅殷德努力学习四书五经,也颇有才学,再加上长相英俊所以很受乾隆的喜爱,也曾做到了内务府大臣的职位,到了和珅倒台被杀之后,丰绅殷德因为娶了公主的缘故,所以免于一死,但是也因此被免去了爵位,成为了平民百姓,从此丰绅殷德彻底心灰意冷,断了再为官的念头,每日不是学文练武就是饮酒女色。
等到了1806年的时候,嘉庆看丰绅殷德和自己妹妹的感情还不错,人也老实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就又封丰绅殷德为伯爵,将他调往外地任职,丰绅殷德在外5年之后,因病去世。
丰绅殷德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娶了十公主,十公主是乾隆最小的女儿所以一直都深受乾隆的疼爱,但是她却没有养成嚣张跋扈的习惯,反而很是贤惠,在婚后两人相亲相爱,相互扶持着度过了一个个艰难险阻,两人虽是包办婚姻,但是婚后还算幸福,也曾育有一子,可惜这个孩子早早的就夭折了。
丰绅殷德怎么没被杀
和珅被嘉庆扳倒后,其党羽及相关人员均受到了牵连,和珅入狱的第一天呼声就高涨,跳出了很多大臣希望能处死和珅,和家全家被抄,丰绅殷德也受到了牢狱之灾。他的妻子很恐慌,公公和丈夫纷纷入狱,所以公主就哭着来找嘉庆,希望嘉庆能网开一面放了自己的丈夫和公公。
嘉庆一向都很宠爱固伦和孝公主,看见妹妹这么求自己不觉得也心软了,于是答应公主放了丰绅殷德,但是和珅是坚决不会放的,顶多留他一个全尸。公主看见嘉庆心意已定而且也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也只能弱弱的接受安排。
和珅入狱后,嘉庆颁布了20条罪状来定和珅的罪,嘉庆答应妹妹要留和珅一个全尸,所以就赐了一条白绫,和珅在牢中上吊去世了。嘉庆放了丰绅殷德一条命,并且代他不薄,不仅让他享有伯爵的称号,更是拥有和家的一半财产来过下半辈子。嘉庆册封群臣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这个妹夫的存在,将爵号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丰绅殷德其一生并没有什么大作为,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和珅倒台后作为他的儿子并没有被连累,平淡的过完下下辈子。
丰绅殷德后代
丰绅殷德和和孝公主结婚后,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两人共育有3个孩子,但是一个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早夭去世了,之后又育有2个女儿,丰绅殷德死的时候,这两个孩子还是小孩子,最小的女儿才仅仅只有5岁,最大的女儿也仅仅只有11岁之大。古时候无后是不孝的,所以和孝公主收养了一个儿子,给其取名福恩。嘉庆对丰绅殷德一家还是很照顾的,丰绅殷德去世后,和孝公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是撑过来了,作为一个寡妇带着孩子,一直活到了49岁,和孝公主一生还是完美的,三个皇帝都对和孝很是照顾,对其很是宠爱。
丰绅殷德在父亲去世后因为妻子的求饶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他没有好好地感激自己的妻子,而是有了别的女人,嘉庆得知后便下令将丰绅殷德软禁在了家里,后来他得病去世,年龄还未到40。丰绅殷德是有后代的,他和和孝公主有三个孩子,他死后和孝公主独自抚养他们的孩子,直到去世。
猜你喜欢:
1. 唐朝驸马薛绍的生平简介
2. 唐朝驸马房遗爱生平简介
3. 清朝大臣图尔格生平简介
4. 三公主选驸马的故事
5. 王振的人物生平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丰绅殷德怎么早死-乾隆皇帝的儿子为何都英年早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100xue.net,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