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私募基金-广州私募基金骗局
今天百学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广州私募基金,以下关于广州私募基金骗局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财经。
私募基金是不是都是骗人的?投资私募基金的风险有多大?
最佳回答我们平时做过一点投资的人应该都能知道股票和基金的相同和不同,它们两其实一个有差别的投资产品。因为股票大多数都是由投资者自己本人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但是基金总体投资方向和策略是基金经理来进行操作的。这就看在面临风险相同,收益率不同的情况下,不同投资者对风险还有收益的具体需求,来选择到底是要投资股票和基金。基金总体上就是一个金钱管理,委托投资服务。大多数人把自己的钱交到一个基金会,由这个基金会的基金经理来为这个基金是里面的总金钱进行投资,并且承诺一定的回报率给投资到这个基金的人。大多数人现在都会买基金,因为基金的投入量比较少,也就是说开始投资基金的投入初始额相比于股票来说是比较低的,这个条件就相对吸引了目前一些收入群体不是特别高,但是也想将自己的一小部分闲钱进行投资的人群,比如说一些工薪阶层的上班族,还有一些正在学校上学的大学生等等。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一小部分钱拿出来进行买买基金,然后后想靠基金的升值来投资赚钱。基金又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也就是说不公开向公众募集,只对一些少数投资人开放。重点在于私募的私公募基金,也就是说要对公众开放募集,公众上的所有人只要是愿意把自己的钱投资进来的人,就都是投资人。公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比较公开化,同时金钱量的规模也比较大;私募的特点就是私人化的募集金钱会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公司的一些商业机密等等。公募和私募都各有好处,并没有具体的上下好坏之分。
美女基金经理短短十几天亏损10亿,不知道心情如何?
最佳回答29岁美女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了20%(10亿元)。她因此成为投资者眼中失败的典型,甚至成为基民憎恨的对象。
很少有投资者想过,其实她只是一个替罪羔羊。 如果投资者无法看清整个事件的本质,那最好不要做投资,否则不可能赚钱。
怎么说她只是替罪的羔羊?
我说的这位基金经理叫“梦圆”,公开资料显示,她毕业于北大和英国雷丁,尽管后者并不是十分出众的大学,但“北大”就足够亮眼了。目前她管理的基金是“农银医疗保健股票”和“农银汇理创新医疗混合”2只基金。
大家注意,她是从2月24日开始任职这2只基金的经理的。 我怎么要强调这个时间节点呢?
第一,2月24日是上证指数确认下跌趋势的一天。
第二,实际上从2月18日开始,基金抱团股就显示了明显的瓦解现象。比如贵州茅台,比如迈瑞医疗等等。
这是巧合吗?专业人士对大方向都不可能看错。当基金公司发现并确认基金抱团股已经开始瓦解的时候, 大家对后面将会发生什么是心知肚明的,但没有人可以挽狂澜于既倒。 因为按照基金的运行规则,它是不能空仓的。
一肚子重仓的股票都是各大基金抱团的票,它就算想减轻仓位,也无济于事。因为大家都有这个想法,那如果减得太狠,就直接砸到跌停了,这等于自己杀低自己的基金净值。
梦圆管理的这2只基金虽然名字不同,但持股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这一点在最近2年非常普遍,也是基金抱团威力惊人的主要原因。
很多投资者对梦圆的能力表示出了“愤怒”。这些愤怒的人,可悲又可怜。
好简单的道理: 那2只基金所持有的股票,是梦圆买的吗? 但是按照规则,她可以在2月24日上任第一天就清仓吗?即使她完全预测到了后面的行情,也无能为力。
这2只基金的前任经理,叫“赵伟”。
资料显示,他目前未管理任何基金。他的及时离职,让自己的履历相当完美。如果日后他任职新的基金,那么现在那2只基金的暴跌与他没有任何关系,日后投资者能看到的,是一个战绩无比辉煌的王者。
不懂种种的基民们,下一次依然会热情满满地追逐这位王者。
当然,他本人也没有做错什么,无可厚非。适者生存,他很好地应对了 游戏 的规则。
江湖故事多。
去年我曾讲过,广州有一家私募基金竟然每年固定时间给投资者发放基本固定的分红。懂常识的人一听就知道,这里边有问题。
往好的方向想,这只基金其实是把钱借了出去,所谓的分红就是每年的利息。
往坏的方向想,这只基金其实是在演戏,在骗人,以此赢得更多投资者的信任。
昨天,广州一家知名私募基金公司就被曝出“虚增净值18亿元”。 什么叫虚增净值?
先来说净值。净值就是你买的每一份基金,每天的价格变化。假设某基金的净值是2元,那么我买1万元的话,就能买到5000份,如果不考虑手续费。之后我的持有数量(份数)是不变的,我赚钱还是亏钱,直观的表现就是净值比我买的时候涨了还是跌了。
所以对于同一只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大家每天的净值是完全一样的(要变一起变),不同是持有的数量。
所谓虚增净值,就是基金公司假装基金在赚钱。 明明今天净值是1元,现在告诉大家是1.05元,这不就是虚增嘛。
广州那家私募虚增18亿元,就是假装多赚了18亿元。而根据调查,它还挪用了6亿元的基金资产。也就是大家投资的钱里,有6亿元被它挪用了。
这就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公募基金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尽管放心。问题就出在监管与投资信息保护的矛盾上。
私募拥有比公募更高的投资灵活性,比如基金抱团股,私募基金经理如果看对方向,他可以在短短几天内选择清仓。但公募不行。
但在能力方面,并不意味着私募就比公募更强。最大的区别在于灵活性,在于金钱规模,以及投资者结构。投资者结构对基金投资回报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公募,几乎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赎回和新的申购,基金经理因此要频繁地买入或卖出;但私募基金就基本没有这个问题,有时候持仓几年都不用动。
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好坏之分。
与股民比起来,基民更加自信。 有一个统计数据,12%的基金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远高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41.4%的基金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高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39.8%的基金投资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大约处在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3个数据加起来,高达93.2%。显然,这不可能符合事实的真相,因为目前中国有6亿基金投资者,有1亿股民。如果93.2%的人都很专业,那剩下谁是傻子呢?又怎么会酿成基金抱团股的踩踏呢?基民早就可以赎回了,就不会出现最近这样的行情。
这种自信,十分可怕。不怕无知,就怕无知者迷之自信
最近市场大跌,九零后美女基金经理梦碎,上市时间一个月亏了25%约10亿。除了她,众多的明星基金经理,这点事都出现了大幅回撤,比如说公募基金,一个张坤净值回撤超过了22%,还有2019年的收益冠军,刘国松回撤超过了23%,但是机器人表示。这不算啥?还有13天巨亏接近30%的,接下来是应该止损还是接受基金投资绝不是毕朝一夕的事情,长期持有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那这个结论基础数据支撑的以普通偏股型基金为例,持有的时间越长,正收益的概率就越高, 历史 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时间是取得正收益中。主要因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市场存在不可能三角,我们那个附魔的不俗,长期处于天就亮了我的产品。不是那磨的,我没看之前我看过看就知道了吧啊,就算不是不报时候弄那个。那不断创新高的,如果你是长期不用的钱,通过空枕头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还有方向就多给他们一点时间熬的优秀的主动基金,真的是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
比窦娥还冤!
如何识别私募股权基金的骗局
最佳回答对此我写过一篇文章,这几年这种所谓的私募股权基金换汤不换药,各种名字来回变。但本质不变,就是金融传销。
我节选一些主要的内容:
股权投资,一般人无法参与的。都是机构行为,这几年不少出现说是可以个人参与的股权投资基金,并且收益很多,吹的很厉害,实际都是金融传销。通过拉下线来获得收益。
我曾经对此写过一篇文章,截取一段:
基本上来说,几点去问清楚他根本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回答也是指东打西,答非所问。
第一:这钱投资什么?每个投资产品必须让投资人了解投资标的,这是最起码的知情权和披露义务。
他反复说是PE,PE的概念谁都明白,问题是你们投资过什么公司,现在正在投资什么公司,有没有过往的披露信息,可信度是多少,其实这些都可以作假。公司每个年度都会有报告,但是这是第一个年度,所以没有报告。
第二:公司是不是合伙制?因为股权私募基金,特别是家族形式的私募基金,很多是合伙制,也就是说2人,50人以下。这种情况下还全球发行?不是骗子是什么。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回答。回避了。
第三:向非定向人群的募集,是非法集资。说到这个问题,他也没有回答。
第四:1万元就可以参与股权私募基金?那卖菜的大妈也能玩了。那华尔街早就倒闭了。这个问题他也没有反驳。
第五:收益一年300%,别说300%,就是稳定在年30%,都不会带着中小投资者玩,肯定都是大户。并且如果真有这么好的投资项目,不是平常谁都能参与的。那干脆谁也不告诉,我借钱去投资都比叫上别人强。这一点他也没有反驳。
第六:说是有监管,但是类似FSA的监管机构,是监管和对本土客户负责的,中国的客户出了事,他们是不管的。对此他也没有反驳。
该种形式,就是你投资100快 你再拉个下线 反你50块 下线的下线投资100块 你再吃30块。就这么一轮一轮的,如果最终没有下线了,整条的金钱链断裂,还不如传销,因为他连个产品都没有。有没有合约都没有用,因为注册个离岸的公司,骗了钱也不归大陆的法系管。其手段技术含量比麦道夫低级100倍。
在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暴富心态绝对不能有。给骗子可趁之机,有时是因为自身的贪婪。
被私私募基金骗了几十万如何报案?
最佳回答第一就是保留所有证据资料,不然回不来,
第二,不要浪费时间,时间越长,回来几率越小
第三,短时间内的可以挽回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相关信息,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经达到了24581(截止到2020年12月12日)。
同时根据在第三方案例数据库的检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私募基金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司法文书数量达到了207件,且从2015到2019呈节节增高的趋势。
一)私募1.0时代
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对私募基金(时称创业投资企业,为行文统一,以下均称私募基金)监管的规则,该办法对私募基金设立备案的条件,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条件等均设置了较为严格明确的规定。由于当时私募基金刚刚起步,监管较严,且企业注册资本为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故行业整体较为规范。笔者将这一时期称作私募1.0时代。
(二)私募2.0时代
随着2013年中央编办将私募基金监管职责划归证监会后,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则对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只作原则性规定,对注册资本金额、高级管理人员从业资格等事项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向基金业协会申报就可登记,第九条明确规定:“基金业协会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办理登记备案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从这时起,证监会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完全缺位,整个私募基金行业开始出现了爆发式的疯长乱象,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私募基金行业。笔者将这一时期称作私募2.0时代。
直至2016年2月5日,中基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上述情况才得以部分遏制。我们可将此后至今一段时期称作2.1时代。然而,无论是证监会,还是中基协,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在法律法规层面仍然面临规则掣肘的问题。因此,在完备的监管规则尚未建立之前,即使以现有监管架构进行进一步规范,也至多算作2.2、2.3的改进。
(三)私募3.0时代
目前行业国务院在行政法规层面制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才能真正实现对私募基金的有效监管。我们才能升级进入3.0时代。
二、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现状混乱
中基协在《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中称:“一段时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和监管机构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众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一些机构滥用登记备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一些机构合规运作和信息报告意识淡薄,一些机构甚至从事公开募集、内幕交易、以私募基金为名的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州私募基金-广州私募基金骗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100xue.net,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