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的n+1的1是基本工资吗(经济补偿金是

  经济补偿金N+1千万别算错了

  其实经济补偿金里提到的N+1是系数,完整的计算公式是:

  经济补偿金=(N+1)×月收入

  月收入=过去12个月收入总和÷12

  过去12个月的收入总和包括什么?

  津贴、补助、提成、年终奖、各种类型的工资奖金等等。并不是只有底薪!不是只有底薪!不是只有底薪!(敲黑板!)

  N怎么计算?

  N根据在职时间计算。不满半年按照0.5算,每满半年按照1来算。

  例如:在职25个月,那么N=2.5;在职2个月,N=0.5

  这笔补偿金的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上文提到的都是税前金额,这笔补偿金是有免税额度的。超过这个免税额度部分根据综合所得税税率表计算个税。

  免税额度=当地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

  例如:

  某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度平均工资5850,那么年度职工平均工资=5850×12,

  免税额度=5850×12×3=210600元。即该地区的经济补偿金在210600元内的部分个税为零。

  由于免税额度挺大的,大部分人的补偿金都在免税额度内。

  这里我们总结一下:

  1.经济补偿金不是只有底薪

  2.N一般是0.5的整数倍

  3.免税额度是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

  N+1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吗?

  n+1赔偿是基本工资吗

  专业分析

  n+1赔偿的基本工资应该是两个月的工资。一般n按照应该发的工资来计算,1按照离职前上个月的工资来计算。用人单位会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向劳动者多支付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来进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事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