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做法和寓意」月饼象征什么?

   今天百学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月饼的做法和寓意,以下关于月饼象征什么?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美食。

  古代怎么做月饼

  最佳答案古代月饼的做法和现代大同小异,只不过用料不尽相同,而且有着很长的演变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是为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于是出现了以芝麻、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到了唐代,民间开始出现专门从事胡饼制作的饼师和卖胡饼的店铺。据说一年中秋,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太宗嫌“胡饼”不雅,贵妃举头望月,“月饼”二字脱口而出。从此“月饼”取代“胡饼”的名称在民间流传开来。

  原来古人,制作月饼离不开一种叫月饼模的模具;古时的月饼造型,只要看看这些“饼模”就可以知道了。

  月饼模一般是用沙梨木、枣木、杏木等材质坚实、纹理细密的木头,既方便工匠雕刻细腻的花纹,又不易变形。经过细致打磨之后,表面更是光滑,容易脱模,制作月饼的时候,省时又省力。

  制作月饼的时候,人们就把配好的馅料食材放在模具里面,压紧,然而再脱模,月饼就成形出来了。因此,月饼的美观程度,形式和风格都取决于月饼模的艺术性。

  月饼(中国传统小吃)

  月饼(拼音:yuè bǐng)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中秋节送月饼的含义

  最佳答案中秋节送月饼寓意“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

  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进献士兵床战用的天元益健和大批美女以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也越来越精细。

  鲜肉月饼的做法及配方窍门

  最佳答案生活中,月饼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月饼代表着对家人的思念,一般在中秋节我们有吃月饼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如果中秋节的时候,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做份月饼,那场景,那氛围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但是肉馅月饼的做法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下面详细介绍肉馅月饼的做法。

  

  【鲜肉月饼】(参考分量:9个)水油皮面团:普通面粉150克,猪油60克,细砂糖25克,水42克油酥面团:普通面粉100克,猪油50克鲜肉馅:猪肉馅225克,白砂糖20克,蜂蜜1大勺(15ML),炒熟的白芝麻1/2大勺(7.5ML),香油10ML,酱油1/2大勺(7.5ML),料酒1小勺(5ML),盐6克,姜末1小勺(5ML),蒜末1小勺(5ML)表面装饰:蛋黄半个,黑芝麻(白芝麻亦可)适量

  

  烤焙:烤箱中层,200度,20-25分钟,烤至表面鼓起,呈金黄色即可。

  

  肉馅月饼的做法大全?

  1首先制作鲜肉馅。把猪肉馅及白砂糖、蜂蜜、炒熟的白芝麻、香油、酱油、料酒、姜末、蒜末、盐等所有调味料倒入大碗里。

  2用筷子不断的搅拌肉馅,直到肉馅出现粘性(俗称搅拌上劲)。拌好的肉馅备用。

  3将水油皮面团的所有配料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

  4将油酥面团的所有配料也混合揉成面团。

  5将水油皮面团和油酥面团分别分成大小均等的9份,并静置松弛15分钟左右。

  6取一个小的水油皮面团,在手掌上压扁。

  7把小油酥面团放在压扁的水油皮面团上。

  8用水油皮面团把油酥面团包起来。

  9包好的面团收口朝上放在案板上,并用手掌压扁。

  10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长椭圆形。

  11擀好的面片,从外往内卷起来。

  12卷好的面团如图。

  把卷好的面团,再次用擀面杖擀成长椭圆形面片。

  和第11步一样,再次把面片卷起来。

  将卷好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圆形的面片。

  将鲜肉馅放在面片中央,并包起来。

  包好的面团。包的时候要注意,收口处不能沾上肉馅,否则收口处难以粘合紧密,烤的时候馅料可能会挤出来。

  将包好的面团收口朝下放在烤盘上。用手掌握住面团,轻轻压扁。压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力,否则底部的收口可能会被压破。

  依次做好所有的月饼面团之后,在面团表面刷一层蛋黄。

  再在面团表面撒上一些白芝麻或者黑芝麻。

  把烤盘放进预热好的烤箱,200度,中层,烤20-25分钟,表面金黄色即可出炉。

  注意事项

  1、传统的鲜肉月饼,在月饼面团做好之后,一般会将面团压平之后,用红色的食用色素在饼胚表面印上“鲜肉”二字的色印章。但家庭制作很少用到色印章,所以采取刷蛋黄液并撒上黑芝麻的方法,也非常漂亮。2、鲜肉月饼在烤制的时候要不破口、露馅,包馅的手法很关键。包鲜肉馅的手法和第8步包入油酥的手法是一样的:左手托住面团,左手的大拇指稍稍按住馅料,用右手的虎口边转变把口收紧。3、收口的时候,收口处一定不能沾上馅料,否则收口捏不紧,烤的时候必然会破的。4、除了使用鲜肉馅,也可以用豆沙馅、枣泥馅等来制作苏式月饼。将鲜肉馅换成其他馅料就可以了,制作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

  最佳答案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团圆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与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起义有关。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月饼的做法和寓意」月饼象征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100xue.net,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