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股市开盘暴跌 “二二七”大跌市是怎么一回

   今天百学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欧洲股市开盘暴跌,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财经。

  “二二七”大跌市是怎么一回事

  答中国股市重要的交易日

  2007年2月27日,在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之际,中国股市因市场传闻引发的巨幅下跌在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沪深两市几乎全线跌停之后,香港股市迅速做出反应:恒生指数单日最大跌幅超过465点,收盘跌360点,跌幅达1.76%。紧接着,欧洲股市出现全线下跌,跌幅达1.30——2.64%。当晚,在美国股市开盘后,即开始了触目惊心的暴跌过程,道.琼斯指数最低跌了546点,收盘跌416.20点,跌幅为3.2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96.65点,跌幅达3.9%;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0.33点,跌幅达3.9%。

  美国三大股指的下跌幅度均为“9.11”以来的最大跌幅。美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又导致了亚太股市的连锁反应,2月28日,日本、韩国股市低开幅度均达到4%,澳大利亚股市低开幅度达3%,香港股市更低开720.92点,最低跌765.99点,跌幅为3.8%,国企指数最低跌608.16点,跌幅达6.344%。全世界股市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值随着股指的暴跌而灰飞烟灭。

  全世界股市的循环暴跌,皆因中国股市惹的祸。这次全世界的股市暴跌,没能也不会进一步演化为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1.世界经济特别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2.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对中国股市的继续向好形成强大支持,导致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的重大经济因素在目前都并不存在;3.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应急反应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对市场传闻的及时澄清对稳定市场和稳定人心起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关键作用。

  中国股市的变化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巨大的波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的整体联系也密切增强,各个国家特立独行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已不可行也不可能。其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也在日益增强,“中国因素”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无法回避也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三,中国股市已经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边缘化状态,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衡量和观察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点,是我们在评价中国股市现状和发展趋势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变量。

  两天来的市场变化,使得中国股市乃至全世界股市的投资者都经历了由天堂到地狱的大起大落,全球股市循环暴跌的教训极为惨痛也极为深刻。

  教训之一是,政府对股价指数的过度关注会诱使市场行为发生走偏甚至严重走偏。

  中国股市在发展中与国际股市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政府既是股市发展的促进者,又同时是股市运行的监管者。这种双重角色集于一身的特点,就使得中国股市在成长之初就打上了“政策市”的深深烙印。“政策市”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使中国股市的每一次涨跌都和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狂涨有井喷之观,暴跌如瀑布飞泻。在2001年以来长达四年半之久的大熊市中,政府为了救市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在股权分置改革与人民币升值的叠加效应催生下市场出现了转折之后,政府对股市的规范化发展措施并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市场的管理理念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在市场的牛市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理念与监管观念就又开始了不断的甚至是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通过种种或明或暗的方式反映出来,就会在市场上引起不断的甚至是巨大的波动。全世界的政府都把股市的上涨视为成就,只有中国的一些人把股市的上涨当成包袱;全世界的股民都只是关注投资风险,只有中国的股民还必须关注甚至是特别关注政策风险;全世界的股市实行的都是“买者自负”原则,只有中国的股市无法贯彻这一市场原则。政府政策的不透明甚至是通过政策来调节股价指数的起落,政府的正常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到位,市场就会不断地揣模政府的心态和政策,市场上的“小道消息”就会成为“大道消息”而大行其道,这就特别容易引发市场上“杯弓蛇影”的恐慌心态,导致一只蝴蝶在飞行时所形成的震颤就可能被逐步放大到足以引发海啸的这种现代金融学中所描述的“蝴蝶效应”。2007年2月27日至28日所出现的全球股市的循环暴跌就是一种典型的“蝴蝶效应”,这种“蝴蝶效应”的出现所带来的教训惨痛而又深刻,它提醒我们的政府与管理者必须尽快建立规范的、透明的、迅速而有效的政策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机制,从而把政府监管的重心从关注市场指数转移到关注市场的制度建设上来,特别要防止股市政策决策和实施的随意化、简单化和行政化,更不能去做那种政府不可为、不能为也不必为的事情。股市政策的出台必须经过瞻前顾后的缜密论证,避免在中国股市中屡屡发生的那种由少数人的个人意志决定股市大多数人命运的现象发生。

  教训之二是,没有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市场是最危险的市场。

  2007年2月27日至28日的全球股市循环暴跌,很可能是中国及世界未来金融危机的一次预演,它将作为21世纪世界金融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载入史册,它所留给这个世界的经验和教训,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对待这个重大的突发事件,中国政府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必须认真研究和总结这次重大事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其教训。从这一轮的市场暴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股市发展的基础还相当脆弱,中国政府的应急反应还相当迟缓,中国经济的制度转型还相当遥远。危机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并蔓延,中国股市必须防患于未然。没有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市场才是最危险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和有效的保护。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不但要尽快建立市场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而且还必须尽快健全风险管理工具,没有避险工具和套期保值功能,市场就只能是追涨杀跌,而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和健全的价值发现功能和价值投资体系。

  教训之三是,开放式基金既可能是牛市形成的助动力量,也可能是市场崩盘的助推力量。

  在中国股市的牛市运行到一定高度之后,市场震荡所引发的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效应”会给市场的运行带来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威胁,在开放式基金的市值已经达到一万亿并且已经占到市价总值的三分之一之后,开放式基金的这种助涨助跌作用就更不能忽视。因此,中国股市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稳定性建设,必须把发展长期和稳定的市场投资者队伍提上日程。创新型的封闭式基金亟需大力发展,其公司治理结构也必须大大优化;开放式基金的评价和管理体制必须调整,要把长期业绩作为评价开放式基金的客观标准,改变现行的急功近利的短期排名制度和依据这种排名确定新基金发行的对象和额度的做法,引导开放式基金向长期化运行机制转变;社保基金与保险基金入市的规模要进一步提高,其路子要进一步放宽,保险金钱投资于股市的金钱比例从5%提高到10%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当尽快地予以调整和实施。

  稳定的市场发展需要有稳定的股市制度与稳定的股市政策,和谐的社会要求有和谐的经济与和谐的股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没有强大的股市就很难有强大的经济,没有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就很难有整个经济的持续进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走到这一步,已经到了强大的中国股市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与机制的时候了。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中国股市和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够登高望远并从善如流,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国股市的“凤凰涅盘”。

  全球股市循环暴跌的惨痛教训不能随风飘逝,市场无缘地流血、股民无故地流泪、财富无谓地流失的历史也不能重演!

  欧洲股市下跌,这会不会引起金融危机?

  答欧洲的股市下跌并会引起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此次欧洲股市的下跌完全是因为市场的投资者在短期进行操作而已

  我相信很多人对于欧洲股市都是比较关注的,欧洲的股票市场的价格一直在不断的下跌60%的股票的价格,下跌的幅度都已经超过了1%。于是很多投资者认为欧洲的市场将会引发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通过市场的分析之后,发现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

  欧洲股市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欧洲的股市其实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对于欧洲的股市来说,在短期的下跌不仅有利于进行技术层面的调整,而且也有利于在未来融资的,因为股票的价格下跌将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进行关注,从而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

  欧洲的股市下跌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欧洲的股市下跌其实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对于欧洲的股市来说,在价格下跌之后就会引来大量的投资这家入金钱和筹码,所以股票的价格的下跌是有限度的,在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之后就不会出现下跌了。

  全球的股市目前并没有任何的风险。

  全世界的很多国家在疫情发生之后都在印发大量的货币,全世界的流动性都是比较宽松的,而且疫情依然是在不断的持续,社会的经济在不断的恶化,但是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化解系统性风险,所以全球的金融市场并不会出现任何的危机。

  欧洲的股票市场的价格下跌,只不过是一个短期的波动而已,并不会引发金融风险的。除了欧洲的股市之外,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下跌,但这都只不过是短期的现象而已,并不会从系统进行影响的。

  全球股市大跌,下周A股会是“熊出没”吗?

  答A股这周,跌得确实比较惨,上证指数周下跌3.43%、深证成指周下跌5.16%、创业板指周下跌6.83%。两市个股方面虽然没有出现一面倒的下跌,但下跌个股数量却是远超上涨个股数量,这周上涨的仅有725只,下跌的多达3317只,平盘的有15只,说明A股市场很多个股出现了恐慌的情况,阶段抛售盘有明显增加,波及的上市公司也比较多。

  行业板块方面,这周上涨的有4个,下跌的有62个,其中,机场航运、农业服务、医药商业、景点及 旅游 4个行业收涨;军工、计算机设备、煤炭开采加工、通信设备、半导体及元件等行业跌幅居前。概念板块方面,这周上涨的仅只有1个,下跌的有261个,其中,仅丙烯酸1个行业收涨;语音技术、第三代半导体、卫星导航、人脸识别、无人机等概念跌幅居前。

  两市成交额方面,较上周有所缩减,沪市成交21680亿、深市成交28453亿。而缩量下跌,说明上方位置的压力比较大、抛售比较多,下方承接盘无力支撑向上攻势只能是向下寻求更多的支撑买盘。北向金钱方面,这周虽然A股市场行情松动,但仍旧保持着净流入情况,周净流入68.3亿元。这周也是1月份的结束周,月度北向金钱净流入情况倒是不错,净流入992.17亿元。

  这周,不单单A股有明显下跌,周五全球股市也都不消停,美股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指数大跌2.03%、纳斯达克指数大跌2%、标普500指数大跌1.93%,欧洲股市的表现也时大跌,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99%、德国DAX指数下跌1.71%、斯托克50指数下跌2.09%、法CAC40指数下跌2.02%。全球股市大跌,对A股下周开盘以及走势来说,都没有很好的影响。关于这般情况,我们还是一点一点来看:

  1、全球股市大跌,A股氛围面会有波及。虽然A股近些年已经脱离了“美股小跌A股大跌”的规律,但全球股市呈现这般大跌,势必对A股下周开盘存在着影响,周一A股大概率将出现低开。至于之后的走势,就要看跌幅几何以及市场是否出现利好了。

  2、从A股估值的角度分析,“熊出没”的概率很低。上证指数现在的估值为16.7倍,处于 历史 分位值的40%。这个位置不算高,当然也不算低。不过,如果按照2021年的情况进行计算,实际估值约为15.36倍,而15.36倍的估值算是处于 历史 估值水平的低位了。估值越低,说明A股向下的空间越有限,没有持续大幅下跌的基础。

  3、短线技术面确有走坏,但长线趋势并未被破坏。三大股指日线级别MACD指标开始进入绿柱区间,周线级别MACD指标也出现了红柱缩短的迹象,月线级别MACD指标也有出现红柱平缓的情况,从技术面的角度来讲,存在偏空。但季线级别、年线级别的向好趋势并未被破坏。

  4、防风险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基调,做好仓位控制,这是中信建投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的观点,认为货币隔夜回买利率有上升情况,或存在不确定风险。而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的最新观点“轮动慢涨下半场将逐步从盈利驱动转向金钱驱动”有相似之处。券商看多的观点开始出现松动,说明当前机构之间也也出现了一些分化,对行情或存在影响。

  5、分化行情下,机会仍旧存在。这周A股虽然绝大多数股票下跌,但并非所有的股票下跌,一些对应2021年业绩有明显恢复,甚至或许能实现业绩大幅增长的优质公司,还有一些高股息率的公司,走势还算平缓,甚至还实现了逆势收涨。分化行情下,指数虽然表现不佳,但一些个股中的机会还是存在的。

  以现在A股整体的情况来看,或许短线还存在震荡,但对应长线的趋势并没有很大的问题。在国际市场偏空的背景下,下周A股或存在下跌的情况,但对未来业绩确定性、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来说,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再者,年报行情已逐渐拉开大幕,当前A股市场有回调下跌,反而是有好处的,位置越低,相对的风险系数也就越低。

  好了,关于本周的行情点评就到这里了,本文不存在任何推荐,所聊到的股票不构成任何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欧洲股市开盘暴跌 “二二七”大跌市是怎么一回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100xue.net,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